3164影视免费在线看最热电视剧 https://www.3414.xyz 回顾周二A股行情,给5月行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。沪深两市开盘涨跌不一,盘初股指展开震荡,盘中一度有冲高回落表现,在金融股的带领下,股指再度强势拉升,不仅顺利翻红,而且一路高歌,呈现脉冲式上行格局。 正如东吴证券所述,周二两市相较于此前走出放量反弹走势,北上资金继续大幅流入,部分外资开始重回市场。沪综指短期将向3200点关口发起冲击,此区域也为前期筹码密集套牢区域,抛压也将逐步加大,因此在阶段性反弹之后也需谨防指数回撤。建议投资者短期把握好交易节奏,逢低适当关注滞涨绩优品种。 从技术面来看,中原证券称,周二A股市场平开高走、小幅震荡上扬,尾盘沪指加速走高,再度逼近3200点整数关口。当前上证综指与创业板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2.68倍、36.56倍,处于近三年中位数以下水平;两市周二成交量9362亿元,处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的中位数区域。 就后市而言,国盛证券认为,沪指不经意间创了阶段新高,日线、周线、月线同时出现积极信号,后市可继续看高一线。未来关注点方面:一、光伏方向。欧洲鼓励增加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,并强调符合条件的新建筑,应安装屋顶光伏设备。同时,国内方面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表示要实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%,光伏景气度提升; 二、国企改革方向。国务院国资委27日发布《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》,要求通过资产重组、股权置换等方式,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。同时,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,关注有国企改革与市场风口叠加的电力国企改革方向。 值得一提的是,如何看待今年外资入市节奏?5月31日北上资金净流入138.65亿元,为今年以来外资单日净流入的最大规模,然而全年来看今年1-5月外资仍累计净流出12亿元。海通证券提到,回顾历史可以发现,自2014年沪港通开通至2021年北上资金每年都是净流入A股,即便是2018年A股整体市场环境较弱,外部又存在中美关系紧张因素,但全年陆股通依然净流入近3000亿元,对比之下今年外资配置A股的力度已明显较弱。 今年外资净流出源于3月外围局势冲突,历史上类似的现象也曾多次出现。今年以来外资净流出背后主要源自于3月俄乌冲突带来的情绪扰动,导致3月7日至18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出668亿元,最终3月累计净流出约450亿元。而随着外围的扰动逐渐消退,4月以来外资已开始明显回流A股,今年4-5月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分别为63、169亿元。 另外,从年度视角下,历史上外资均是净流入A股,该机构进一步认为今年外资同样有望实现全年净流入。实际上,目前A股在全球投资组合里的占比依然还很低,2021年中国GDP在全球的占比达到18%,2020年A股上市公司市值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占比已经达到13%,而MSCI ACWI全球市场指数里A股的权重仅约为0.4%,未来提升空间还很大。 此外,我们还可以看全球大型投资机构的持仓,例如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之一,根据其最新披露的数据,中国上市公司在其股票投资组合中占比仅为3.8%。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在全球的重要性迅速提升,中长期视角下外资仍将持续流入A股。 宏观方面,中信期货指出,6月份国内疫情基本消退,这会推动服务业加快修复。未来几个月稳增长政策会进一步发力,基建投资有望继续改善,土木建筑业PMI 将维持较高水平。尽管近期楼市政策有所放松,但商品房销售尚未显著改善。房屋建筑业表现滞后房地产投资半年左右,未来半年仍将偏弱。 在操作策略上,华鑫证券表示,6月A股震荡盘整,政策力度和成效主导市场走势。行业配置回归业绩基本面,布局景气度向上的方向,关注三大主线。一是受益于政策发力的稳增长主线和国企改革主题。 基建和消费是稳增长的主要抓手,新老基建并重,新增和存量项目同步发力,利好传统基建(建筑装饰、消费建材、工程机械)和新基建(风电、光伏、储能等)。国企改革收官之年,加速推进,国防军工和央企基建有望迎来催化。 二是疫后修复的大消费主线,如汽车消费(汽车、新能源车产业链)、食品饮料、家电、免税等。 三是供需矛盾主导的周期主线,如能源安全(石油石化、煤炭)、资源安全(锂、铜、稀土)、粮食安全(种植业、农化制品)。 除此之外,中国银河证券指出,6月A股行情使然,将延续5月震荡上行的行情。短期,A股市场仍将以震荡为主,应注重行业抉择,预判市场仍以“稳中求进”主线和经济周期视角行进,普涨的指数行情仍需观察机构和大户资金流向。 中期,我们仍乐观看待后市。结合估值分析,推荐关注以下行业板块:能源、材料、汽车及零部件、半导体、软件服务与硬件设备、零售业、食品与主要用品、公用事业等。 中银国际证券提到,国内疫情边际缓和,国内信用宽松有待兑现,急跌阶段已经过去,市场总体进入回暖阶段,有望逐步从前期杀估值、注重低估值的防御逻辑逐步向关注盈利稳定性过渡。 行业配置上,关注两条主线:第一、逆周期稳增长方向:银行、地产、基建等内需相关板块短期行业有政策预期兑现的扰动,但波动性不改变行业配置的主逻辑; 第二、从中长期看,主导产业硬科技的风格优势更加明显。中小市值,高业绩弹性,叠加行业仍在中高速成长阶段,一旦压制板块的外部周期性因素减弱,风险偏好提升,周期成长股价会展现出更大的向上弹性,迎来盈利和估值的双击。主题上关注复工复产、地方国企改革以及AR 产业链带来的投资机会。 (文章来源:东方财富研究中心) 文章来源:东方财富网![]() |